央行大招!8000亿增量资金涌入市场,经济活力全面激活!
9月24日,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两项金融支持措施:互换便利(SFISF)与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,各自首期规模定于5000亿元和3000亿元,总额高达8000亿元;
10月18日,互换便利操作正式拉开序幕,相关细节同步明确;
10月21日,互换便利迅速完成首次交易,同时2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票回购增持的相关计划……
从构想到实施,再到操作落地,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,效率之高令人瞩目。
先聚焦于互换便利(SFISF)这一工具:
中金公司宣布,10月21日成功完成了首笔质押式回购交易,使用的是2024年第一期互换便利央行票据作为质押品。除中金公司外,包括中信证券、国信证券、银河证券在内的16家证券公司,以及华夏基金、易方达基金、嘉实基金等3家基金公司,共计20家机构获得了首批操作资格,申请额度超过2000亿元。
根据规定,通过互换便利获得的资金必须投入资本市场,用于股票和股票ETF的投资及做市。这意味着,随着政策落实和业务推进,若首批申请额度全部投入使用,短期内市场将迎来至少2000亿元的资金注入。
再转向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:
10月18日,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、中国证监会发布通知,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,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,支持其回购和增持股票。
据媒体报道,细则实施仅2天后,市场反应迅速。10月20日,14家公司发布了相关公告,抢得先机。招商系央企和另一大航运巨头中远系纷纷加入。截至10月21日,已有23家上市公司公布再贷款详情,其中19家用于回购,5家用于增持,13家的计划在10月发布。
以23家公司获得的贷款额度上限计算,首轮贷款规模达105亿元,其中11家公司获得全额支持。
由此可见,两项货币政策工具首批额度合计8000亿元,预示着市场可能迎来近8000亿元的潜在增量资金。随着业务推进和市场形势好转,这些资金有望陆续涌入。从央行视角看,通过非银机构质押渠道和激励上市公司回购增持,真金白银的间接入市可能只是刚刚起步。
当然,这只是预期,最终机构质押的额度、入市的资金规模以及上市公司的贷款和回购增持规模,还需视具体情况而定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互换便利将为金融机构提供高效的融资途径,精准引导流动进入资本市场;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机制将有效激发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的积极,增强市场的流动和活力。在散户资金率先入场、机构资金有序跟进的背景下,央行这一系列真金白银的间接入市,将为市场注入潜在流动,助力市场稳健前行。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。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本站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,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,请发送邮件至,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