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某因深厚的友情为夏某银行贷款提供担保,未曾想这一善举却引来了长达十年的债务纠纷。张某在多次催债无果后,无奈之下诉诸法律,将夏某告上法庭。经过焉耆垦区人民法院法官耐心细致的调解,这对昔日好友的恩怨终得化解,重修旧好。

原本亲如兄弟的张某与夏某,在2003年因夏某资金周转不灵,张某义无反顾地为其担保8万元贷款。然而,夏某并未按时还款,人也消失无踪。张某不得不亲自偿还贷款,夏某却依旧逃避责任。张某多次催债,夏某却置之不理,甚至将张某拉入黑名单。

担保签字一分钟,追偿十年漫漫路,法院警示:签字担保风险重重,务必审慎决策

张某于是诉诸法律,并申请诉讼保全。夏某账户被冻结后,情绪激动地来到法院。法官在了解情况后,以法律和情理并重的原则,引导双方进行调解。

在调解过程中,张某对夏某的不履行承诺感到愤怒,而夏某则显得满不在乎。法官在调解陷入僵局时,采取“背对背”调解策略,一方面向夏某说明拒不还款的严重后果,另一方面劝导张某理解夏某的困境。

在法官的引导下,夏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张某也理解了夏某的难处。最终,双方达成调解协议,友谊得以修复。

[法官提醒] 担保行为需谨慎,签字前应全面评估借款人的诚信度和还款能力,避免因一时义气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