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5日,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举办了一场视频会议,旨在动员部署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协调工作机制。近期,为促进信贷资金迅速流向基层小微企业,两部门联合牵头构建了“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”,各地纷纷响应,设立相应机制,区县级成立工作专班,旨在打造一个让企业与银行能够精准对接的平台。

推动小微企业的高质量成长,不仅是稳固宏观经济、促进就业的迫切需求,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,更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道路的重要环节。近年来,得益于多方的共同努力,我国在提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。据最新统计,截至今年8月底,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到31.9万亿元,比2017年末增长了近两倍,平均利率也累计下降了3.5个百分点。

深化‘两手牵’策略,全面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

然而,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依旧存在一些挑战,尤其是“两难问题”尤为明显:一方面,有些小微企业表示融资难;另一方面,一些银行则反映资金难以贷出。这一问题主要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。比如,一些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对国家的惠企政策了解不足,虽然有融资需求却不知如何对接;而一些银行则未能准确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,有些基层员工甚至存在“不敢贷”“不会贷”的问题。

为解决这一“两难问题”,需要运用市场化与法治化的手段,促使有为与有效市场相结合,这也正是“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”的价值所在。接下来,各地应建立相应机制,根据实际情况细化措施,确保政策惠及每一个角落。

“两手牵”策略旨在全面掌握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。区县作为最接近基层、最了解企业的层面,是落实机制的关键。接下来,区县需成立工作专班,牵线搭桥,让企业与银行紧密联系。具体而言,可以开展“千企万户大走访”活动,深入基层全面了解企业需求,宣传政策,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给银行,以减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,缩小政策与企业感受之间的差距。

“快直达”策略则旨在精准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。一旦企业被给银行,银行应迅速对接企业需求,按照市场化、法治化原则及内部授信审批条件,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,确保信贷资金快速、便捷、高效地直达基层,并以合理的利率提供贷款。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指出,只要小微企业合规经营、有固定场所、经营状况良好、有真实融资需求且贷款用途合规,均可通过这一机制获得所需资金。